蓉蓉的病读起来比较拗口:腺泡型横纹肌肉瘤。从15岁发病到现在,她经历了新发、复发和转移,经历了3次全麻大手术,18次化疗和数十次放疗,至今还住在儿童肿瘤科的病房里。但即使受了很多苦,她仍然觉得生活美好,对未来,她仍然抱有美丽的憧憬和希望。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以为手术是个终点
可一切才刚刚开始
年我上初三,临近国庆的一节体育课,我摔了一跤,右手大拇指下面的掌心肉不小心按到地面的石子,我疼得倒吸一口凉气。摸一摸,里面有个小小的硬块,我没在意。国庆假期在家,又无意间碰到了那个硬块,还是很痛,医院,医生说是脂肪瘤,等转过年中考结束动个小手术就好了。生病前的我后来我常想,如果当时更重视这个疼痛的肿块,医院再复查一下,事情也许会变得不同吧?可对一个生活在小地方、需要靠升学考试改变命运的初三学生来说,即将到来的中考大过天,别的事情全都要为它让路。手术意味着要休假,不能握笔不能学习,太奢侈了,能缓则缓吧。我还会想,如果发病时中考已经结束了该多好……但终究也只是幻想。年1月,初三上学期期末备考物理的时候,我的右手不小心撞到桌子,整个肿了起来,疼到不能拿笔。无奈之下,我医院,这次医生说是血管瘤,小问题,“不过你这么疼,还是赶快手术处理了吧。”。病房里的风景因为要做手术,我错过了上半学期的期末考试,还以为这是最大的牺牲了。我从小身体特别健康,没打过针输过液,医院里住了9天,也算是个新鲜的体验。手术是按照血管瘤切除的方案施行的,右手臂打了麻药,但整个人无比清醒,我全过程都在分辨刀子和其他手术器材划、剪、切开皮肤肌肉的声音。手术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我是自己从三楼手术室走回二楼病房的。那段日子妈妈一直照顾着我,这是我上初中住校之后,难得的母女“全天候”相处的时间。以前妈妈工作忙,我们并不是很亲近,这次可能是因为伤口太疼,人变得脆弱,我整个人仿佛回到了小孩子的状态,每天在病房里跟妈妈撒娇。那时候满脑子想的,依然还是“赶快好起来,赶快出院,回去补上功课准备中考”。我和妈妈手术后,医生面色凝重地说:“这个不像常见的血管瘤,建议你们送到武汉去做病理。”我没太放在心上,想当然地以为,手术都做了,万事大吉了。1月6日手术,7日听从医生建议把病理切片送去武汉,1月22日,家人知道了病理结果:腺泡型横纹肌肉瘤,恶性肿瘤。知识点横纹肌肉瘤(←点击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