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本病例的临床病史、影像检查和相关问题04解读1.肿物存在哪些影像学特点:A.病变内部存在片状出血B.病变内部存在点片状坏死C.病变内部含有脂肪成分D.病变存在包膜E.病变侵及下腔静脉答案:A、B、D解析:右肾上腺区肿物,T1WI呈稍低信号,内部可见小片状高信号影,蒙片亦可见小片状高信号影,提示病变内部存在片状出血;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内部可见无明显强化的低信号区,提示病变内部存在点片状坏死;反相位未见明显信号减低,不支持病变内部含有脂肪成分;延迟期增强扫描可见包膜环形强化;病变向左紧贴下腔静脉,但与下腔静脉分界清,且下腔静脉内未见明确异常信号,不支持病变侵及下腔静脉。
2.最可能的影像诊断是:
A.肾上腺髓脂肪瘤B.肾上腺节细胞瘤C.肾上腺皮质腺瘤D.肾上腺皮质腺癌E.嗜铬细胞瘤答案:D右肾上腺区肿物,直径大于6cm,形态不规则,内部存在出血及点片状坏死,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最可能的诊断是肾上腺皮质腺癌。05诊断病理肾上腺及肿物,大小7×5.5×3.3cm,表面可见肾上腺,该区大小5×1×0.5cm,外表面光滑有包膜,切面肿物灰黄红褐实性质韧偏软,透明区<25%,伴灶状坏死,肿瘤细胞局部异型明显,可见核分裂相(1/10HPF),肿瘤侵透包膜达周围脂肪。免疫组化结果
AE1/AE3(-),
CK18(小灶+),
CgA(-),
Melan-A(3+),
P53(局部弱+),
P63(-),
Syn(2+),
Vim(2+),
αInhibin(3+),
Ki-67(20%)。
综合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提示肾上腺皮质癌。06讨论肾上腺皮质腺癌是起源于肾上腺皮质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更多累及女性,发病年龄成双峰分布,幼儿期和中年(40~50岁)多发,其中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肾上腺皮质腺癌居多,绝大多数表现为Cushing综合征。
肿瘤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分叶状,易出血、坏死及囊变,多发生于单侧肾上腺。CT平扫密度不均匀,约1/3可见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强化,中心坏死部分的低密度区则无强化。MRI扫描T1WI可见片状低信号坏死区及高信号出血区,由于皮质腺癌的细胞内也可能含有少许脂质成分,故反相位上可以出现信号减低。T2WI多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及不均匀强化,可见不规则分隔状强化。肿瘤周边常可见包膜,多不完整,T2WI呈细线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延迟期强化显著。
本例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符合肾上腺皮质腺癌的表现。肿物体积较大,直径大于6cm,呈分叶状。T1WI呈稍低信号,内部可见小片状高信号区。T2WI呈中高信号,局部可见等信号区。增强扫描呈中高度不均匀强化,内可见分隔样强化,局部存在无明显强化的低信号区,延迟扫描可见包膜明显强化。
作者简介:刘媛,中医院住院医师。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获医学博士学位。
版权说明影享国际本病例讨论为影享国际原创,供广大医师学习交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影享国际”。您的分享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让影享国际这个学术交流平台能为中国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尽一份努力。
专为医学影像人订制的权威、专业、开放的全方位学习交流平台
oJi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