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养生(视频来自迷罗老师)
小满,
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
却又包含着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
正如“月满则缺,水满则溢”,令人伤神,
而将满未满反而让人心生期盼,
生活不正如此吗?
健脾祛湿
1消暑解乏:食苦瓜
天气逐渐炎热,很多人会出现上火、身体困倦等问题。《本草纲目》称,苦瓜能“除烦热,解劳乏,消心明目”,有助于消暑解乏、提高免疫力,可多食用。需要提醒的是,苦瓜性寒,大便溏泻、脾胃虚寒者应少食。
2逼走湿气:生姜
中医认为,生姜能把体内寒毒排出体外,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等功效。小满前后湿气重,吃过生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打开视频号看看姜枣茶的做法吧:
生姜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同时还能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逼出。平时煮菜可以适当放些生姜,每天中午前喝姜枣茶,也可以食用姜糖水。
3红豆薏仁:健脾祛湿
薏仁性凉,味甘淡,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与红豆一起熬煮,是健脾祛湿的良药。
需要注意的是,熬煮薏米红豆千万不可放大米!因为大米是水稻,本身就在水里生长,于祛湿不利。
4防燥减怒:多拍“窝”
夏天暑气通于心,光靠说“你要心情好”“不能发脾气”也是不行的。其实人身上就藏有一个“出气口”,呵呵,平时没事可以多拍“窝”!帮助解热去火。
腋窝:俗称“胳肢窝”,这里有个穴位叫极泉,位于腋窝顶点有脉搏的地方。左手上举,手掌向上,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这样拍打,每次拍打30-50次,5遍。
作为入夏的第二个节气,如果说立夏是夏天到来的预警,那么小满则是夏季养生的开端。
雨多湿满防湿疹
因为小满时节,天气比较炎热,这个时候天气闷热潮湿,为皮肤病发作提供了条件,很容易引发脚气、湿疹等疾病。
这个时候艾灸阿是穴和丰隆、水分等穴位,可以帮助人体更好地预防乃至去除湿疹。
贪凉伤阳健脾胃
进入“小满”后,气温不断升高,天气渐热,暑热邪盛,汗液的排泄也会加快,中医认为“气随汗脱”,而“气者阳也”,所以人体的阳气也会因此受损。此外,热天人们比较贪凉,比如空调、冷饮等,易受寒湿之邪而伤阳。
《黄帝内经·灵枢》中记载:“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调于足三里。”夏季养护阳气,补中益气比较适合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
慎运动保证午睡
小满时节风火相煸,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此时要调适心情,以防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心血管病意外。
此时日照渐长,可早起晚睡。为了保证睡眠时间,保持精力充沛,中午可以小憩一会,中医讲究睡子午觉,适当的午间休息有利于身体的阴阳调节。
但时间在20分钟到半小时为宜,过长的午睡会适得其反,破坏身体节律。
小满饮食
这个时候气温明显升高,雨水增多,人体生理也达到最旺盛的状态。
此时,人最容易产生内热,再加上外界气温高,内外热交加,人体很容易出现便秘、口腔溃疡、咽痛等上火症状。所以,中医常说“初夏小满易上火”。
清热祛湿生津止渴
天气炎热,热中带暑,暑中夹湿气,要常吃具有清利湿热、生津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食物身体虚寒、体内湿寒重的人不适合吃。体寒的人平日我们可以通过喝艾茶来消暑祛湿,并且给身体补充阳气。
小满时节闷热潮湿,湿很重就困脾,脾胃伤了以后就五脏失养、百病丛生。
并且湿气重了以后,容易形成痰湿体质,痰湿淤积久了就会形成一种痰核,痰核就变成一种固体的存在,痰核如果在皮肤底下就叫做脂肪瘤,在子宫里面就易形成子宫肌瘤了。因此祛湿很重要。
在饮食调养上,清心泻火,消暑利湿是关键。山药冬瓜汤;薏仁百合粥是很好的食疗选择。
健脾养胃补气益阴
气温不断升高,人们往往喜爱食用冷饮,如果吃了过量的生冷食物,易伤害脾胃,可能会引起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情况。
因此,建议日常饮食可以喝汤、羹、汁等汤水,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同时,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
建议食用:冬瓜、白萝卜、番茄等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
养心苑养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