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病之源源于寒湿!风寒湿瘀为人体之邪毒,人体出现任何病症都跟气血亏虚、体内风寒湿毒瘀积有密切关系。
人体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堵,堵则瘀,瘀则瘤。所有亚健康、皮肤问题都和毒素有关,如青筋、色斑、痣、红血丝等均为毒素堆积身体淤滞的反射,体内毒素不排易囤积体内形成结石、息肉、脂肪瘤、纤维瘤、囊肿、骨刺、脂肪肝等问题,当问题处于良性而不及时化解,就会恶化甚至癌变,医院手术只能做局部切割治疗,而无法解决其根本(经络、淋巴不通)的问题。
养生名作《温度决定生老病死》记载:
⒈身体虚寒湿将导致血液生成减少,五脏六腑得不到滋养,功能衰退。
⒉身体虚寒湿将很难优生优育,难受孕,易流产,孩子体质差,产后难恢复。
⒊身体虚寒湿将造成动脉硬化、高血压、中风随时伴随。
⒋身体虚寒湿将造成癌症高发,身体长满了瘤及结石、增生等毒素。
人如果想获得健康,那么就要打造黄金免疫力,而人体免疫力的提高靠气血维持,而气血正常的运行靠温度。因为中医讲:热则血行,寒则血凝,气不通则血不畅,血不畅则水不流,水不流则毒不排,毒不排则疾病生。相对应的,只有在体温正常状态下,人体才能维持正常新陈代谢,气血循环才能带动血液中的毒素进行更新和代谢。所以,美容、养生、保健、抗衰第一课就是排风寒湿毒,解决寒湿问题,是养生及调理所有慢性疾病之关键,是身体健康之基石。
一、风寒湿毒从哪里来?
人体出现任何病症都跟气血亏虚、体内风寒湿瘀积有密切关系。当人疲劳或步入中年体能下降或先天体质差,就会出现虚症,尤其是脾、肝、肾虚,再加上天气变化,喜冷饮、冷气、生活不规律、不遵守季节及天时、衣着暴露、经期及产后期不注意调养、缺乏运动、垃圾饮食方式等都会导致人体内积满风、寒、湿、瘀、毒。
其主要来源有:
·先天遗传因素所致:肝功能弱易有风,脾功能弱易有湿,肾功能弱易有寒;更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感染风寒湿。
·生活环境影响:生活在寒冷或湿气重的环境(如南方湿气偏重、北方寒气偏重)。
·生活习惯所致:冷气、衣着(露肩、脐、膝盖、背)、经期洗头、洗冷水澡。
·饮食习惯造成:大量食用冷饮、冰激凌、冰镇水果等寒湿热毒的食品。
·老人被风湿骨痛、腰腿酸痛、血管硬、头痛头晕问题折磨到日夜不宁?
·太太正被产后风、宫寒、内分泌失调、妇科问题、脱发、色斑、痛经、皱纹折磨到憔悴?
·先生正为肾虚、精力不足、腰酸背痛、力不从心、前列腺问题而烦恼?
·孩子发烧、感冒、头痛、咳嗽、腹泻、免疫力差,怕吃药打针受罪及有副作用?
·职场人士,怕站多腰酸、坐多痔疮、讲多气虚?
《中华药海》记载:姜,辛,温,有发汗解表、去风退烧、温中止呕、温肺止咳、活血散瘀、利水消痰、散寒除湿、健胃增食之功效。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关于姜:在我国古代民间被视为“仙草”,在最会养生补身的广东人眼里,被视为女人“产后修复之宝”。坐月子要吃足一个月的姜,做青菜必放姜来驱寒湿,感冒必吃姜,头痛贴姜。姜性温却无毒,且还可解毒,在中国民间流传有“冬有生姜不怕风霜”等谚语。
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病,作药用时,亦有健胃、发汗、驱风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生姜对促进心脑血管和消化系统等方面都有极好的保健作用。
姜品种无数,种植地越靠热带,其体积越小,辣度越大,药用价值越高,其中尤以非洲野姜为最上品。
俗语说:“女人不可百日无姜”、“饭不香,吃生姜”、“日食一姜,健康无恙”。北方流传有“晚吃萝卜,早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民间及中医理疗馆常用的方法是把姜搅烂敷皮肤,缺点是麻烦,不方便,能量差,难渗透,只能在表皮发热。表皮很热,里面还是凉的,且易灼伤皮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