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要病史
患者女,45岁,体检发现右肾占位,偶有腰痛,无明显肉眼血尿,小便常规化验未见明显尿隐血及尿蛋白,血常规化验未见明显异常,癌胚抗原:1.47ng/ml。
二、影像资料
超声:右肾窦内可见偏低回声团,大小约3.2cm×2.7cm×2.5cm,与肾实质分界隐约可见,内部回声欠均,可见细小裂隙样暗区,CDFI肿块周边及内部点状血流信号。
CT增强:增强早期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增强后期病灶强化程度有所减低,病灶密度低于右肾实质。
CTA:排泌相显示右肾下极部分肾盏狭窄变细、中断、可见推挤现象。
三、讨论
1、请判断右肾病灶的良恶性?
2、可能的诊断?
上期病例结果
病理结果:
(左肾)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符合肾透明细胞癌
免疫组化:CK(+)TTF-1(-)Hep-1(-)RCC(-)CK7(-)CK19(-)CD34(-)HMB45(-)CEA(-)VIM(+)CD10(+)。
讨论:
肾实质癌是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腺癌,85%为透明细胞癌,透明细胞肾癌使肾切面形态失常,肾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占位性病灶,边界清楚,可位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内部回声强度不均,可合并钙化,坏死出血可形成无回声区,中等以上大小肿瘤可见“瘤中瘤”和“晕圈”特征性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瘤周边及内部常见丰富血流信号,肿瘤可使肾窦受压、变形、移位、中断,还可合并积水;常转移至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其内可见癌栓。超声造影典型表现为“快进慢退高增强”,且增强形态多为不均匀,灌注相病灶增强早于肾实质,达峰时肾肿瘤的灌注强度高于周围肾实质,而消退相,肾实质已明显消退,但肾肿瘤整体观察增强程度仍高于肾实质。
临床表现:早期常无症状,或只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肿瘤体积增大时才被发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肾区痛和肿块。
鉴别诊断:
(1)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病变,主要位于肾实质内,无包膜,瘤体一般较小,边界清晰,虽然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也少见液化及钙化,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易于呈强、高回声的小肾癌混淆,但其常规超声多数呈高回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与肾皮质同步的均匀等增强,且灌注相和消退相增强水平一致,多数呈向心性增强方式,且病灶一般不出现周边环状高增强。
(2)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预后相对较好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数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回声均匀,少见液化及钙化,超声造影典型表现为“快进快退”、均匀性增强、低增强。
(3)肾结核:多表现为肾实质回声杂乱,可见多个无回声区及斑片状或团块状强回声伴声影,肾盂、肾盏扩张,肾盂壁增厚粗糙,回声增强,无回声区内透声差。可伴输尿管扩张。
春风十里不如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