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国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610/4402684.html
点击上方传统回归免费订阅
现在一些做父母的不了解因果的道理,把他的子女作为他自我的一种延伸,所以就溺爱他的子女,对子女与生俱来的不好的东西不加以管束,甚至教育小孩去竞争,不能吃亏,不能上当,逐步地从小就养成了小孩好乐钱财、好贪便宜的习惯。以为占便宜、一切都占为己有,可以保住他的家业,让他家里的富贵可以保持多少代,他不知道正好适得其反。你看看现在我们中国社会的小孩,确实很贪。在对美国的高中生和中国的高中生的问卷调查里面谈到,中国的高中生把权势和财富作为他人生追求的目标;美国的高中生还把真理和智慧作为排在前二名的价值目标。为什么中国社会的青少年有这样的价值观——追求权力和财富?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从小给他所灌输的东西,这很不美妙,这是不信三世因果的一个产物。
现在的青少年一代都很世俗化,我看到一个材料:大一的学生一报到就去请那些学生会的主席、副主席吃饭,想谋取学生会的一个小岗位。他都没有想到,到了大学怎么来完善自己的学问,却搞人际关系去了。说明从中学、高中开始他就有这种心理准备。哪能一报到就做这样的事情呢?我们念大学的时候比这个单纯得太多了,哪有这些事情。所以我们要检讨我们对小孩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好,社会教育又是注重知识技能,我们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出来?谈起中国的教育,实际上我们要深刻检视,现在社会上的有识人士也在思维这些问题。
要让小孩能够吃亏,吃亏是福,要帮助一切人,不能给同学解答一个数学题,都要同学的钱,五块钱解答一题,十块钱解答一题,对利益看得这么重,这种小孩长大了可麻烦了。
讲个故事,来说明因果是真实不虚的。隋朝代州有一位大富人叫赵良相,家资巨万,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叫赵孟,次子叫赵盈。赵盈很强,赵孟很弱。就是弟弟强,哥哥弱。他的父亲在命终的时候,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两个儿子。赵孟是长子,得到的略微多一些,分到的田地也可能好一点,但基本上也是平分的。
等到父亲赵良相死了之后,做弟弟的赵盈,凭着他的强势,就把他兄长的家产全部霸占过来了,只给赵孟一间很简陋的屋子。赵孟家产都没有了,田地也没有了,就靠卖劳动力来过活。出现这个情况,就因为赵盈占便宜,霸占了哥哥的产业。没有过多久,赵盈就去世了。刚强者不得其死。他死了到哪儿去呢?就到赵孟家做儿子去了。你想想这不是吃亏了嘛?他原来很富裕,结果到很穷的赵孟家做儿子去了,转而他贫贱了,给赵孟做儿子,叫赵环。以后赵孟死了,又生到了赵盈家,给赵盈的儿子做儿子,就成了赵盈的孙子了,叫赵先。原来他前一世很贫贱,结果到赵盈这个很富贵的家庭来,他就享福了。他享的福是什么福?享他原来应该享的福。
版权声明
除特别注明均来源网络。我们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长按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