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体验——就是不做表情的时候脸上的肉并不算多,甚至还有点低平,不笑的时候脸部棱角也算分明,但一笑起来超大苹果肌马上出现在脸上,而镜头还会放大这个问题,让人质疑你是苹果肌填充过度!
我一直都有这个困扰......
还有很多看脸的咨询者常常问我,能不能填充苹果肌来增加折叠度,让脸更立体,显得更加年轻态?也有人问我,苹果肌下垂该怎么办,做射频还是线雕还是拉皮?
其实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先了解形成的原因,再选择适当的解决办法!「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可能这个比喻不够恰当,但当容貌困扰你的时候,这也是一种病——心病。
希望本文能解开很多人心中的顽疾。
编者按
很多女明星迷信"苹果肌"回春的神话,但填充得十分饱满的苹果肌让神话碎了一地!
可确实也有很多女星因为饱满的苹果肌让颜值增色,甜美翻倍,更成为保持童颜的利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笑起来好看的苹果肌,和上面那种一眼假的苹果肌,她们之间存在着哪些不同?让「苹果肌」成为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显假的苹果肌在做表情的时候,面中部整体隆起,面积过大,而恰到好处的苹果肌则是微微隆起,隆起的高点清晰,那么如何界定隆起程度呢?
HOW?
方法如下:
观察一张脸斜位45度的面部侧曲线,自颞线沿眶缘到颧凸点至苹果肌,侧面90度是从睑颊沟到咬合平面到达最低点,再从咬合平面反转下颌缘进入颈部形成一条自然优美的圆滑曲线!
这条曲线有一个关键要点就是苹果肌隆起的最高点位于鼻尖上转折的水平位置,一旦这条曲线隆起的最高点不清晰,隆起弧度偏大或重心下移时,苹果肌就会显假显蠢显笨重,不但不会为你的美貌增色,可能还会折损你原本的气质,加速你的衰老!
斐波那契螺旋曲线的灵感来自于大自然,
天地有大美。
面中部这条审美曲线的专业学名——ogee曲线,是衡量苹果肌与中面部美感的重要参考指标,更是「医美设计师」必修的黄金曲线之斐波那契额螺旋曲线的理论依据。
要想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填充苹果肌,我们要先知道是谁控制着你的苹果肌!
「睑颊沟」也是影响苹果肌审美的重要因素,
本文不展开讲。
形成动态苹果肌大或小的主要原因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
01
面中部骨相的上颌骨和颧骨的形态基础不同
02
面中部软组织的深浅脂肪室容量和衰老方式不同
03
在前两个不同基础上不同肌肉运动的节点和方向不同
以上三个方面虽然都会影响到苹果肌的形态,但基于本文探讨的动态苹果肌而言,最后一点面部肌肉对动态苹果肌的影响最为明显,前面两点骨相基础和软组织容积在静态时则更为重要。
上述三点都涉及人体结构和解剖关系,我试着用最简单的方式为大家拆解一下苹果肌是否能填充,首要考虑的是自身面中部的两块骨骼的发育基础:上颌骨+颧骨。
以下两种情况
都不建议先填充苹果肌
01
#颧骨正常但上颌骨凹陷
02
#上颌骨正常但颧骨扁平且外扩
可能很多读者会疑惑,明明很多女明星骨相是达标的,为什么填充苹果肌依然会颜值下滑呢?
其实除了骨相基础还要结合脂肪室的容积。无论是年轻的时候软组织就比较发达,俗话说肉多婴儿肥的类型,还是本来软组织就轻薄,只要面中部没有出现明显的凹陷就要谨慎填充。
中面部维持苹果肌容积的脂肪室主要有三个:浅层鼻唇沟脂肪室、颊内侧浅层脂肪室和颊内侧深层脂肪室。
我们为何特别热衷填充面中部,本质上是对衰老的恐惧!
衰老的外观中苹果肌下垂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出现眼袋泪沟、印第安纹、法令纹、木偶纹等一系列假性松垂,而这些都是由于深层脂肪室萎缩导致颊浅层脂肪室失去支撑而出现下垂。
那是不是只要在萎缩的深层脂肪室补充回流失的容积,就能重拾年轻态呢?
理论上是没错,但很多时候医生的技术或审美不够,在肌肉上方和浅层注射多了,就容易产生肿胀感或肉条外观。
因为只有在肌肉运动时笑容才会把苹果肌拱起的,目无表情时苹果肌的状态,并不是一直隆起的,整个面中部只有一个明显的颧凸高点。
如果该平的地方不平,做表情时就会放大这个问题,脸部饱满到显假,曲线弧度模糊不清肿成一片,神仙骨相也会被毁了!
这个区域的深浅脂肪室的衰老表征也不尽相同:
深层脂肪室发生选择性萎缩,浅层脂肪室容易出现相对性肥大,这与浅层脂肪室的脂肪细胞体积相对于深层而言较大是一致的。这时候再结合骨相基础一起来分析就会发现面中部填充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
我们通过一条从鼻翼皱褶底部到耳孔的分区线,把面中部分为上半区和下半区。这条分区线与颧骨皮支持韧带的走向平行,是两个明显不同解剖区域的重要分界线:骨支撑面颊区和活动性面颊区。
如果上颌骨凹陷+深层脂肪室萎缩,单纯靠补充软组织到这个区域就会让苹果肌的重心下移,饱满是解决了,但动态苹果肌的臃肿感也跑不了;
如果颧骨扁平且外扩+深层脂肪室萎缩+浅层脂肪室肥大,这个时候补充软组织就会加重骨支撑区的负担,导致面中部整体肥厚,一旦加入表情就可能变成灾难了!
以上两种假设即使是骨相一流的张柏芝都扛不住!
何况平凡的us!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