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在成功开展了屯留区首例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基础之上,又顺利完成了屯留区首例内镜粘膜下肿物挖除术(ESE),填补了屯留区医疗技术在消化道方面的空白。
内镜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主要用于不超过3cm向消化道腔内生长为主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粘膜下肿瘤(如间质瘤、类癌、平滑肌瘤等)。通过内镜切开瘤体表面粘膜,分离后并挖除瘤体,甚至消化道全层切除的方法切除瘤体,切口通过内镜下缝合。
案例分享
55岁的宋先生,因“反复上腹痛2年余”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上腹部不适、反酸、烧心、伴腹泻、腹胀、黑便、呕血等症状,6月前患者在我院行胃肠镜检查为:“Barrett食管、胃窦息肉、十二指肠多发息肉、十二指肠球腔变形伴憩室形成,结肠、直肠多发息肉切除术后,经过镜下治疗,症状好转。7月28日复查又发现息肉,其中胃体小弯可见一粘膜下肿物,大小约0.5CMX0.5CM,内镜下粘膜下肿物挖除术(ESE),术程顺利。
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包含的范围很广,既有良性的肿瘤如平滑肌瘤、脂肪瘤、神经鞘瘤、纤维瘤等,也有恶性的肿瘤如胃肠道间质瘤、类癌、平滑肌肉瘤等。其共同特点是“长得深”(起源于消化道壁上皮层以下),因此通过常规黏膜活检不能对这类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而主要依靠超声内镜下的经验性诊断,确诊需要切除后标本病理检查。这一类病变以往认为不能在内镜下切除,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但外科手术治疗的创伤较大,对消化道正常功能的影响也比较大。随着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大部分的消化道粘膜下肿瘤也能在内镜下切除,即内镜下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
ESE技术的主要适应症为不超过3cm、向消化道腔内生长为主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粘膜下肿瘤(如间质瘤、类癌、平滑肌瘤等)。根据肿瘤的形态和生长的位置,手术方法可以是直接挖除,或者通过粘膜下隧道法切除,甚至消化道壁全层切除,手术切口也是在内镜下缝合。
皮肤白癜风北京白癜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