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莲友,女众,六十几岁,住在台北木栅,她的法号叫净好,今天也在现场。我问净好,将她念佛的感应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好吗,她说:“自信教人信的事,当然是好。”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说一说她的故事,以下是她的记录:
念佛七天肿瘤消失
——兼谈慧净法师的念佛调
我的法号叫净好。去年十一月九日晚上洗澡时,无意间发现左下腹有颗约橄榄大小的肿块,一时犹如晴天霹雳,整个人都呆住了。因事出太突然,在恐惧与焦虑中,整夜胡思乱想,翻来覆去难以成眠。医院看诊,经过一番检查,确定是肿瘤。医生建议,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都要先开刀切除,再经化验后才能确定肿瘤性质。在百般不愿下,我无奈接受了医生的建议,预约一星期后开刀。
面对突来的冲击,我的心情慌乱无绪。回到家立刻长跪在佛前,合掌虔诚地向阿弥陀佛禀告一切,诉说心中的彷徨与无助,希望一切交由阿弥陀佛安排,祈求阿弥陀佛加持。接着开始采用慧净法师倡导的念佛调子,也就是六字四拍,无调之调的音调,以闽南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其实,几年来我一直很不喜欢、很排斥慧净师父提倡的这个念佛调子。一般念佛的调子都有高低长短的韵律节奏,听起来感觉轻快愉悦。而上人的念佛调子,总觉得太单调乏味,有点俗气,所以很少这样念。
平常为了从速完成自订的日课,总是随口滑念地赶完二万声佛号。但今天情形不同了,一想到一星期后就要开刀手术,大难临头,情势紧迫,心情极度恐慌,想再用平日那种快速念佛方式,或者有韵律节奏的调子,一点也使不上力,不论怎么念都是不对劲,也就是不相应。面临这困境,烦上加烦,浮躁不安的心情始终无法平复下来,挫折感重重地打在我身上。
就在不知所措的情境下,我尝试改用慧净师父的念佛调子,以恭敬、至诚、恳切的心,一句一句地从心到口到耳,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里听得明明白白,一句一句地念着,刹那间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摄心、平和与寂静,心情也渐渐平稳下来,感觉很踏实,很安心。
在念佛方式改变之后,原本慌乱的心情渐趋安宁,也在不徐不急的念着佛号时手不由自主的去抚摸肿瘤,我真诚、难过、心疼地告诉肿瘤菩萨说:“菩萨,你今天依附在我身上,我们是有缘的,是一体的,是生命共同体。现在我祈求你能跟我一起念佛,接受阿弥陀佛的佛光摄取与救度,跟我一样完全交由阿弥陀佛安排,因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七天后医生将把你切除。来,乖乖哟,我们一起念佛吧!谢谢你啦!”
念佛时,我观想它也跟我一起念佛,每过一天就会殷重地向肿瘤菩萨说:“剩下六天了……剩下五天了……剩下四天了……。”就这样肿瘤一天比一天小了,到了第六天已缩小到如一粒花生豆般大,到了第七天则再怎么摸也摸不到了。真是奇迹!真是不可思议!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它真的走了,它完全消失了!
我很惊讶!也很安慰,非常感激肿瘤菩萨的善解配合,更感恩慧净师父倡导了这样殊胜念佛的调子,所有因缘一时聚会,终结我以前错误的固执与偏见,同时也成就我对念佛功德及弥陀慈悲安排等等,有着更深一层的认知与体悟。
这个亲自经历,活生生地说明了“人有诚心,佛有感应”,因为我既没有开刀,也没有吃药,可是本来如橄榄果那么大的肿瘤,却变成花生豆那么小,接着第七天连豆大的肿瘤也完全消失了,医院接受治疗。
以前我觉得慧净师父教导的念佛调子实在太平常、太平淡,又没变化,没有配乐,死死板板的,毫无生气。但现在感觉不一样了,反而觉得这个调子“雅中有定,柔中带劲”,很微妙,很独特。虽简单,但原始不造作;虽平凡,却质朴又脱俗;虽没变化又没配乐,却能震撼开启我心灵深处的乐章,抚平我的一切恐惧,信心坚定而大安。也因为单调纯朴,所以摄心。
这个调子更奇特的是,它可以铿锵有力,可轻柔如流水。每当我心情低落时,我会念出柔弱的音调声,就会有如向阿弥陀佛诉说我对现况的无力感而泪流满面,透过这种无奈祈求的心声,即时仿佛获得慈母低声温暖呵护着说:“孩子,别怕,有妈在,一切没事”。或许是心境表现在音波上,所以摄受且相应,而又再度的拾回信心,一切阴暗又转回光明。
当心境由逆转顺时,我所念的音调声就像跳跃的音符,变得铿锵有力。尤其念到“佛”字,自然换气,呼与吸之间舒适顺畅,不费力气又不用造作,气自然到达丹田,口里自然生津,不会口干舌燥。除此之外,节奏平稳有力,深沉中隐约显露出和谐与庄严,在如此安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妄想杂念变少了,心也较能安住于佛号上,专一持续念下去,更感觉相应,这让我初次感受到微妙的念佛功能:我入佛心,佛入我心。
回想过去三年虽然很精进念佛,一天念二万声,可是为了把二万声佛号赶完,所以念的速度就很快,而且要利用各种时间,譬如出外、上下楼梯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因为要念快才能赶完每日的数目,因而所念之佛,往往随口滑念,含糊不清,切实而论,心根本不在佛号上,觉得很不实在、不踏实,而且也因为念快赶数目,常常因此气比较喘,心脏也跳得快。现在由于没再要求一定要念几句了,只是这样一句一句的念,平平稳稳、清清楚楚的念下去,有多少时间念多少佛,不再赶数目,反而觉得心心在佛,念念安稳而轻松踏实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年多以来,我每天都以慧净师父教导的调子念佛,过着有目标的生活:
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
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
最后写下我最喜欢诵念的师父法语:
“凡夫称佛名,与佛成一体;
朝夕同起卧,出入共相随。
常忆佛念佛,三业不离佛;
现生得安稳,临终生极乐。
”南无阿弥陀佛!
净好记录
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弥陀诞
慧净上人说:
因为这个因缘,净好现在很喜欢我们这种无调之调的念佛,念得很习惯,也觉得很踏实。
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她以前日念二万声难道不算念佛吗?为什么反而会长肿瘤?现在没念那么多数目,反而会消除?
其实主要差别是出自内心的虔诚、恭敬以及摄心专注,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而不是赶数目,含糊不清,随口滑读,心不在佛号上。
有的莲友规定自己一天念多少佛号,这个很精进,很好,但是不要念太快、太急,否则就是在赶数目,心不在佛号上,对身体也不好。
也就是说,一天能清楚、踏实地念多少佛号,就这样来为自己订功课,不要跟人家比,也不要贪快贪多,以致随口滑读,含糊不清。总之,以至诚、恳切、摄心、清楚为原则。若妄想杂念还很多、很重,就用印光大师“十念记数法”。
印光大师说:
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
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
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
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着脚。
又说:
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从朝至暮念,从朝至暮听。比贪多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悬殊也。
若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
念佛之人,当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纵不能完全了无妄念,然亦不至过甚。
多有只图快、图多,随口滑读,故无效也。若能摄心,方可谓为真念佛人。大势至菩萨,以如子忆母为喻,子心中只念其母,其余之境,皆非己心中事,故能感应道交。
所以,大家念佛也应该这样,至诚、摄心、谛听、记数,全心专注在这句佛号上,每一字、每一句都清清楚楚,这样妄想杂念就会减少,而感觉很安详,很寂静。
——摘录自年12月29日弥陀诞开示
作者:释慧净
朗诵:佛龙居士
后期制作:佛龙居士
更多精彩文章念佛的音调与心态
独选称名往生
用心,不要用心计(深度好文)
念佛成佛是佛教
别让身边的人远离佛法
亲切感恩地念佛
深信念佛就能往生会不会放纵造恶
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
何故唯劝念佛一门
念佛人的“重业”
念佛人在临终要二选一的时候,该怎么做
称名有三种容易
一个麻将老太太的往生故事
念佛时妄想杂念多的原因
能否在家中诵《地藏经》
念佛易修,诸行难修
灵瑞之声鍖椾含鍘诲摢瀹跺尰闄㈢湅鐧界櫆椋?鍖椾含涓鏇濆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