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脂肪瘤可以分为表浅型和深部脂肪瘤,位于皮下或者深筋膜浅层的脂肪瘤被称为皮下脂肪瘤。而位于肌肉内或肌肉之间的深部脂肪瘤则称为肌内脂肪瘤或肌间脂肪瘤。皮下脂肪瘤最常见于背部、颈部、肩部和腹部,其次为肢体近端,如臀部和大腿上部,很少见于四肢远端和面部。皮下脂肪瘤为良性软组织肿瘤,通常没有症状,生长缓慢,呈圆形或盘状的柔软包块。一、病机病因脂肪瘤,中医叫做“痰核”,“有诸内必形诸外”,脾为生痰之器,任何原因导致脾的功能异常,都会造成体内津液,气血代谢运行异常,产生瘀滞,聚而为湿,湿聚成痰,从而形成脂肪瘤。人体是一个内外统一的整体,脏腑机能正常的状态下才能维持着人体的生理正常功能。一旦某一脏腑出现问题,根据五行传变规律,就会影响到其它脏腑。我们认为脂肪瘤的产生主要和肝,脾,肾的关系密切,其中尤其和肝脾的关系密切。外伤寒湿,湿热,内伤情绪,劳倦,饮食,都可以影响肝脾功能,脾失运化,肝失疏泄,导致体内津液运化失常。二、治疗方法(一)、气虚型1、治法:宜健脾益气,化痰散结。2、药方:黄芪30克,人参、当归各15克,茯苓、白术、远志各12克,乌药、香附、木香、贝母、陈皮、川芎各10克,甘草6克,大枣7枚。(二)、气滞型1、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2、药方:当归15克,陈皮、赤芍、白芍各12克,乌药、川芎、香附、青皮、木香各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成药可用(1)二陈丸,每次3克,日2次。(2)小金片,每次4片,日3次。(三)、湿热1、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2、方药:凉血五根汤加减。当归10g,赤芍15g,生地15g,白茅根30g,茜草根15g,紫草根15g,黄柏15g,车前草15g,泽泻15g,防己12g,生甘草10g。疼痛重者加元胡;咽痛加桔梗;发热加牛蒡子;关节痛明显者加羌独活、鸡血藤、木瓜。下肢肿甚者加赤小豆、冬瓜皮。(四)、寒湿1、治法:温经散寒,除湿通经。2、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5g,木通10g,鸡血藤30g,秦艽15g,苍术10g,生甘草10g。大便溏者加白术、茯苓。这是分享中医知识;辨证与论治的平台。爱好中医的朋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