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人间三憾
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
三恨红楼梦未完。鲥鱼之味,
堪比花中海棠,书中红楼。
与张爱玲一般酷爱鲥鱼的
文人墨客不在少数,
像严子陵、苏东坡、李渔等
都是历史上有名的“鲥鱼狂好者”,
何景明、郑板桥等著名诗人
曾赋诗称鲥鱼为“南国绝色之佳”。
鲥鱼的渊源古往今来,鲥鱼饱受美誉
苏轼盛赞
“南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令无数食客心驰神往
与刀鱼和河豚并称长江三鲜
鲥,古人在造字时
在鱼字偏旁右边加一个“时”字
为这种只在春夏
由海溯江而上产卵的鱼命名
从汉代开始,
士大夫便尊鲥鱼为“南国佳品”
“鲥鱼苦笋”常见于宋代文人墨客的笔下
到了明清两代
鲥鱼更是成为皇室贡品
鲥鱼的形态鲥鱼秀而扁,鳞白如银
肉中多细刺,唇边多米点
清代谢墉诗云
网得西施国色真,诗云南国有佳人
朝潮拍岸鳞浮玉,夜月寒光尾掉银
将鲥鱼与西施相较
言其银白修长,形色秀美
脂肪凝于鳞甲间
鲥鱼的特点鲥鱼最为娇嫩,出水即死
因为鲥鱼的这一特性
昔日扬州盐商穷奢极欲
到了鲥鱼季节
竟泛大舟载客于焦山之下
渔夫网得鲥鱼
立刻在船头剖洗一番
包上网油,连鱼鳞一起上锅清蒸
如斯方能一尝鲥鱼真味
鲥鱼的做法美食界有云“清明挂刀,端午品鲥”
说的正是吃鲥鱼的最佳季节
春夏之交,鲥鱼溯江产卵
此时体内囤积了大量脂肪
肉味最为鲜美
鲥鱼娇嫩
制作起来,方法独特
烹饪的时候也不能去鳞
因为蒸完带鳞的鲥鱼之后
鳞下的油脂一半会自动渗入鱼肉里
一半仍浮于鳞上,芳香扑鼻,让人一尝难忘
鲥鱼的吃法鲥鱼吃鳞,甲鱼吃裙
品尝长江鲥鱼讲究三吃
三层滋味,层层不同
第一层鱼鳞闪闪发光,入口即化
将鱼鳞放在嘴中吸吮
吸其脂肪,品其鲜味
第二层是鱼鳞下面的灰色肉质层,口感绵密
第三层为白色鱼肉
鱼肉细腻且蛋白质丰富
如此尝来
有鱼的美味,亦有肉的质感
吃到嘴里滑溜细腻
肥腴醇厚,馨香扑鼻
为一般鱼类所不及
说到这里想必各位看官
早已涎水三千尺
这么美味的鲥鱼在哪儿能吃到呢?
赶紧跟着小编来看看!
老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