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脂肪不会引起心脏病,但为什么医生还会

(长文预警:本文共计约字)

长期以来,饱和脂肪是否能引起心脏病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饱和脂肪与心脏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联系。

即便如此,大多数国家的卫生部门和医疗人士,都建议人们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量。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饱和脂肪不会引起心脏病,但为什么医生还会劝你少吃饱和脂肪呢?

本文,将基于已有的科学研究,详细讨论饱和脂肪是什么,以及饱和脂肪对健康有怎样的影响。

饱和脂肪是什么?

脂肪主要有两大类——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

区别两大类脂肪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在室温下饱和脂肪通常是固态的,而不饱和脂肪通常是液态的。

饱和脂肪的常见例子有高脂肪的肉、猪油、奶酪、黄油、奶油等。

所有脂肪都是由脂肪酸分子组成的,这些脂肪酸分子是包含碳原子的长链,因此又被称为碳链。

通过碳链的长度,饱和脂肪又被划分为长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

下面这些脂肪是人类饮食中最常见的饱和脂肪酸——

·硬脂酸:18个碳原子长

·棕榈酸:16个碳原子长

·肉豆蔻酸:14个碳原子长

·月桂酸:12个碳原子长

·癸酸:10个碳原子长

·辛酸:8个碳原子长

·己酸:6个碳原子长

饮食中的饱和脂肪主要是上面这7种脂肪酸,除此之外,你很难从食物中直接获取其他类型的饱和脂肪。

小于6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统称为短链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是由肠道细菌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因此,在一些发酵食品中你也能找到微量的短链脂肪酸。

饱和脂肪对健康有怎样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承认,饱和脂肪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健康。

有证据表明,饱和脂肪不会引起心脏病,尽管饱和脂肪对健康的潜在影响还在持续争论中。[注1,2]

当用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时,你患心脏病的风险将会降低。[注3,4]

这些研究结果所能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不饱和脂肪比饱和脂肪更健康,因为不饱和脂肪能降低心脏病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饱和脂肪会导致心脏病。

考虑到这一点,用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是个好主意,因为这能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精制碳水化合物和添加糖等碳水化合物都是简单碳水化合物,如果用简单碳水化合物取代饱和脂肪,那么对健康不会有任何好处,因为,简单碳水化合物会提高血脂水平,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注5]

(相关阅读:《健康减肥,你需要知道『简单碳水化合物』和『复合碳水化合物』的区别》)

尽管一些饱和脂肪会提高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的水平,但是真正使心脏处于极度危险状态中的是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胆固醇。[注6,7]

不同类型的饱和脂肪对健康的不同影响

根据碳链的长度,目前已知的饱和脂肪酸共有10种之多,不同类型的饱和脂肪酸对健康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

下面,我们将详细讨论这10种不同类型的饱和脂肪酸对健康的不同影响。

1.硬脂酸

硬脂酸是饮食中第二大饱和脂肪。[注8]

与精制碳水化合物或者一般的饱和脂肪相比,硬脂酸稍稍降低了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因此,硬脂酸可能比一般的饱和脂肪酸更健康。[注9,10,11]

人体将会把大约14%的硬脂酸转化为油酸,油酸是一种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或许这就是硬脂酸比一般饱和脂肪更加健康的原因。[注12,13]

富含硬脂酸的食物主要来自于动物脂肪,除了椰子油、可可脂和棕榈油,其他植物脂肪仅含有极少量的硬脂酸。

硬脂酸是一种健康的饱和脂肪,即使来自于硬脂酸的卡路里占了总卡路里摄入量的11%,也不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注9]

2.棕榈酸

棕榈酸是饮食中最常见的一种饱和脂肪,饮食中的总饱和脂肪酸可能有一半都是棕榈酸。[注8]

富含棕榈酸的食物主要是棕榈油,此外,红肉和乳制品大约25%的脂肪都是棕榈酸。

与不饱和脂肪相比,棕榈酸提高了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但对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水平没有明显影响。[注9,11,14]

虽然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众所周知的心脏病危险因素,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是一样的。更准确地说,大量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VLDL)胆固醇才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注15,16,17]

虽然棕榈酸能提高总胆固醇的水平,然而这主要是因为颗粒较大的LDL的增加,而不是颗粒较小的VLDL的增加。因此,许多研究人员认为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那么令人担忧,当然,也有其他一些研究人员不这么认为。[注6,16,18]

如果在饮食中添加不饱和脂肪酸,那么不饱和脂肪酸将会抵消棕榈酸对胆固醇的影响。[注19]

值得一提的是,少量的研究发现,饮食中包含太多的棕榈酸可能会对情绪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可能会减少人体对卡路里的燃烧量。[注20,21,22,23,24]

关于棕榈酸对人体的这些不良影响,还需要做更多的科学研究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

3.肉豆蔻酸

与棕榈酸相比,肉豆蔻酸能显著提高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然而,肉豆蔻酸似乎也不会影响高密度脂蛋白(HLDL)胆固醇的水平。[注11,25]

虽然肉豆蔻酸提高总胆固醇水平的幅度比棕榈酸要大得多,然而,就像棕榈酸一样,这主要归因于大量大颗粒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而不是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VLDL),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值得







































北京哪家医院能看好白癜风
白驳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shuihu.com/zljb/32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