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8脂肪无需滴油不沾这样吃无

你是不是觉得,脂肪就如妖魔鬼怪、洪水猛兽一般威胁着你的身材,只要吃一点油,整个人就焦虑不堪?吃什么都追求无油,吃菜连一点橄榄油都不放,仿佛一滴油质就能摧毁你的减肥千年大计一样。

但其实油脂真有这么可怕吗?

一.关于脂肪消耗的几个误区

我们老把“减肥”挂在嘴边,也都大概知道脂肪是怎么来的,但你知道脂肪是怎么溜走的吗?脂肪长在身体里,怎么就消失不见了?

1.流汗不能排出脂肪

有人认为流汗就是减脂,汗越多,瘦越快,只有汗流浃背、衣襟滴水,脂肪才能燃烧。

?

?

流汗和燃脂有什么关系呢?答案是没有关系,流汗,更多的是身体用来平衡体温的一种手段。

在运动中,经常有人脸颊微红发热,这是因为身体升温,人体为了保持37℃恒温,会通过汗水散发运动时产生的多余热量。

脂肪倒是能加速汗液的排出,一般情况下,胖人更易出汗,因为身上过多的脂肪起到了保暖和隔热的作用。

如果你是个胖子,那么脂肪就是你的隐形皮大衣。

这下你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身边的胖子大冬天可以穿短袖出门,吃个饭的功夫就汗流满面了吧。

2.排泄也不能排出脂肪

还有人觉得,减肥就是排便,所以一味吃泻药,好像排便真的能把自己弄瘦一样,可是你想过吗?肚皮下面的肥肉,怎么可能会进到肠道里让你拉出来呢?这不科学。

?

?

所以排便不等于减脂。

你的便便里主要是水和细菌,还有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和脂肪没有半点关系。

3.脂肪并不能转化为肌肉

甚至有人认为,没有脂肪根本练不出肌肉,要增肌先增肥?其实,脂肪是根本不可能变成肌肉的,就好比油水不相容,两种不同的细胞也不能相互转化。

健身运动的目的是让脂肪细胞变小,肌肉纤维变大变壮,从而变瘦变美。

4.脂肪只能通过身体自然排出

脂肪是贪吃而来的,但是是如何溜走的呢?科学研究,肺才是脂肪的主要排泄器官,80%的脂肪都是通过日常“呼吸”排出人体的。

?

?

人体通常会把多余摄入的热量转换为甘油酸酯,减脂主要就是减掉甘油酸酯。

而甘油酸脂是通过氧化代谢的,所以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在减脂

如果你想减掉10斤的脂肪,那么8.4斤是靠呼吸从体内排出的,剩下的1.6斤才是靠尿液和汗液排出。

二.如何摄入脂肪,合理又健康?

1.正确认识脂肪,这些脂肪对身体很重要

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脂肪酸又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我们先来说一下前两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这两种,是生命体重要的组成部分。

饱和脂肪酸主要藏在肉类里面,尤其是肉的肥肉里,常温下以固态呈现,你看为什么牛油火锅放凉了以后,上面一层油明显会变成固态,还有猪油常温下也是固态,所以有的地方直接管猪油叫“猪油膏”。

这些常温下是固体的油,就是饱和脂肪酸。

那不饱和脂肪酸是什么样的呢?就是常温下呈液体的,主要存在于植物油中,你看你在超市买的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之类,是不是都是液体的。

不饱和脂肪酸中有种物质特别重要,叫作Omega-3脂肪酸,它会软化细胞膜,减少炎症发生,增强心脏健康。

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不能从日常饮食中获取足够的Omea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的摄入不足,会增加身体患炎症的概率。

既然Omeaga-3如此重要,又必须从食物中获取,那哪些食物中Omeaga-3含量丰富呢?其实,像常见的三文鱼、金枪鱼、鱼油、核桃,亚麻仁油、芝麻油中Omeaga-3含量都很丰富。

Omeaga-3作为很重要的脂肪燃料,建议每天都注意摄入。

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它们可以减慢胃排空,减缓饥饿感,增加饱腹感;可以缓解餐后的血糖上升速度;对身体健康和细胞膜的修复是很重要的;对特定的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吸收而言,脂肪是必需品。

某些脂肪酸还有益代谢。

好的脂肪会提供有力的营养,从而对关节、器官、皮肤和头发进行细胞恢复。

还有一种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像橄榄油,菜籽油都含有大量单不饱和脂肪酸,长期食用对心脏很有益处。

2.远离这种“坏脂肪”,除了长胖,别无他用

我们再来说一下,反式脂肪酸,我将它成为“坏脂肪”。

反式脂肪酸,真的很坏,属于比较劣质的脂肪。为啥它坏?因为它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的风险。

首先,反式脂肪不是营养物质,很难被机体识别,进入人体内后很难代谢出去,不能代谢的物质进入人体就是相当于垃圾,日积月累地在人体中蓄积贮存,一方面造成血脂升高,血液黏度上升;

另一方面,各种器官细胞获得氧气量下降,得到的营养物质减少,使机体出现疾病状态,比如动脉血管壁硬化、赌塞,引发冠心病、脑中风等。

那为啥人们还那么热衷于食用它?其实,答案就在于它的口感。

这种劣质的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是部分氢化处理的植物油。这种油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久等优点,在蛋糕、饼干、速冻比萨饼、薯条、爆米花等食品中使用比较普遍。

也就是说,它能增加食物的脆性,令食物更加爽口。

比如,酥脆酥软的食物:蛋黄派,起酥面包、曲奇、沙琪玛、膨化食品等,都添加了植物奶油或起酥油,包装上简称酥油,其实也就是含反式脂肪酸。而且口感越好,越可能反式脂肪酸含量高。

但是,有时候,你知道反式脂肪酸不好,可是看了看食物配表里,发现没有反式脂肪酸这几个字?这就一定这个食物不含反式脂肪酸吗?一定是健康食物吗?

首先,我们在食品的时候,先要养成一个习惯,就是爱看食物的营养素表,前文中我们特别提到了如何看食物的营养素表,在脂肪一栏看到有反式脂肪酸就建议不要购买了。

不过,有时候营养素表里不会直接写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有几个变身的形式,它也叫氢化植物油,氢化××油。

咖啡伴侣里它叫“植脂末”,面包、糕点、饼干、方便面里它叫“奶精”、“麦淇淋”、“人工黄油(奶油)”、“植物黄油(奶油)”、“植物起酥油”等,还有“蛋糕专用油”、“精制植物油”等,看到这些词,你就知道了,其实这就是反式脂肪酸,能不吃就不吃。

3.人体每天摄入多少脂肪才合理?

你可能会问,我一天摄入多少脂肪算是合适?

又回到我们科学量化的环节,成年人建议每天摄入的脂肪克数等同自身体重公斤数。比如体重60kg的人,每天摄取脂肪量就是60g。脂肪来源于我们吃的肉类、零食、烹饪油等。

中国膳食指南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脂肪占饮食总热量比30%,这个数值和我们说到的这种计算方式相差无几。

如果摄入超过这个量的话,那99%的多余脂肪会被身体吸收,而不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转化量是完全不同的。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过去经历了太多的饥荒,所以人体特别善于储存脂肪,以防再次经历饥荒时无法存活。

Discovery《绝对好奇》第二季的人类崛起中,讲到几亿年里我们一直是成为别人的食物,生活在海洋里就受到大鱼的追杀,跑到陆地上还发现是恐龙的天下。

为了活下来只能学会打洞,躲到地下避免被吃掉。恐龙灭绝后,我们成了猴子,又遭到气候变迁,饿得必须要离开深林,这才被迫直立行走。

实际整个进化的过程就是吃饱—生存—繁衍的过程,没有吃饱这第一步,后面都谈不上,为了存活下来,基因就一直在优化能量存储的功能,并且也特别聪明的选择了脂肪这种高能量的储存方式。

因为你看到糖在身体中储存时,1g就需要有3g水结合才可以储存存在我们的手上的时候,那会变成多重的负担。

但是这几十年来,人们的生活和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人没有经历饥荒的情况,并且食物充盈。我们想要充沛精力和健康体质,反而不需要过多的油脂。

过多油脂导致肥胖,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脂肪反而成为影响健康的首要问题。

那回到前面的问题,我们每天摄入多少量是合理的?每天摄入的油脂总量在1g每公斤体重以,如果希望自己身体里的体脂减少,就建议摄入量是0.8g每公斤体重。这样每天少摄入脂肪,也会让身体里的脂肪减少。

但是,凡事过犹不及,脂肪如果摄入太少,身体也会出现问题,比如女性如果摄入脂肪低于0.6g每公斤体重,可能会引起生理周期的紊乱,一定不可以低于这个量。

三.胖从口入,那些容易脂肪超标的食物

1.过于油腻的中餐

我朋友跟我说,有种高纤维的消化饼干吃起来特别香,她问我为什么一般的高纤维、粗粮、全麦吃起来都很难吃,只有这种饼干吃起来这么香?我回答说,因为这里的脂肪含量高呀。

朋友问为什么脂肪含量多就好吃呢?那我们就来看看脂肪对美味的贡献。

炒菜没有油脂就不香,这一点人人都知道。因为有了热油,菜就会迅速受热,其中的香气才能散发出来,然后在炒的过程中各种香味物质互相作用,又产生新的香气,这就是为什么炒菜比煮菜香多了。

也是因为大家都喜欢这种香气,往往食用油也就吃超标了。

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是每天食用油最多是30g。但是我们国家有55%的人摄入量超标(源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我们看看一般是怎么超标的?

想一想,假设早餐吃2个鸡蛋,如果煮着吃还好,或者无油煎也可以。但是如果是用油煎,放5g油,也就是大拇指手指盖那么多,根本就没有油花,煎不了鸡蛋。

所以煎两个鸡蛋一般就要10g的油了。也就和鸡蛋一起被我们吸收。10g就是建议每日食用油30g的3分之1了。

那我们看看炒菜,家常清炒一盘菜,大概用油是5g到8g。要是红烧个茄子可能就要12g的油脂了。实际烹饪油每天摄入30g,就需要食物有凉拌或清炒。

稍微重油的红烧就不够用了。因为咱们还没计算红烧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这种菜的烹饪用油。

为了让身体健康,不要有多余的负担,我们需要减少烹饪油脂的摄入,所以建议清炒和凉拌或是沙拉搭配着吃。

说到这里,想起我在欧洲用Airbnb租房间的时候,大多房东都会询问是不是不会做中餐,因为厨房都是开放式的,担心油烟会影响装修。

毕竟在欧洲的饮食习惯中,一般肉类是可以直接煎和炖的,很少炒。另外蔬菜沙拉也是在超市可以买很大一包。

这样让我想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会选择开放性的厨房,以后的饮食方式也会因为油烟慢慢改变减少炒菜的习惯。这样也会帮助减少烹饪油的摄入,也是个好事。

2.油条和隔夜饭的油脂

脂肪可以跟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结合到彼此交融的程度。

比如说上面说到的纤维素饼干,只要放足够多的油就能变得柔软,不再难。和淀粉交融那味道就是更好了,能想到的是油条、油饼、炸年糕、炸馒头,油炸方便面都是例子。

提到油条想说一下最近出现的健康油条。所谓健康只是不含明矾这种人体不需要的金属元素,但油条还是高脂高糖的食物。

看营养素表,g的油条脂肪17g,碳水化合物50.1g。而且市面上卖的油条一根是g左右,吃了就相当于g熟米饭的碳水化合物,还有51g脂肪。很容易燃料箱就超标了。

把油条放到类似的“垃圾食品”薯条的配料表旁对比一看,会发现是多么的类似,简直就是兄弟。如果薯条被称为“垃圾食品”怎么会有健康的油条呢,毫不夸张的说,油条就是中国版的“薯条”。

想一下,早上起来吃根油条相当于吃了大盒薯条,这样想估计就吃不下去了。

说完油条,我们再说一下一种特殊的米饭——便利店的隔夜米饭。有一次,我好奇地问便利店服务生,隔天的米饭都怎么处理?

因为我觉得没卖出去的隔天就不香了,倒了也很浪费,可后来发现便利店里隔天的米饭也是很香的,和家里的隔夜饭口感完全不同,而且看起来还依然饱满。

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不断追查到制作企业才知道,原来米饭最好的保鲜方法就是制作时按比例加入猪油,这样做第二天依然可以保持美妙的口感和饱满的外形,色香味依旧。这就是便利店隔夜米饭保鲜的秘诀。

所以我们吃外卖或是便利店时,无形时又吃了一些猪油,这些看不见的脂肪就这样吃进了肚子。

3.伪装成水果的脂肪——牛油果

提到要控制脂肪量的食物,还想到了一种有脂肪的水果也不能多吃,那就是牛油果。很奇怪牛油果为什么和减肥联系了起来,大概是因为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和橄榄油类似。

但是牛油果里的不饱和脂肪酸也是脂肪的一种呀,看到很多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怎么诊断治疗症狀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shuihu.com/zlxn/23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