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集结号的小伙伴们大家好,由于平日里繁琐事情的牵绊总是不能及时和大家交流学习,请大家见谅。现在我们就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53岁,主因右足胫侧三个足趾、足底麻木1月余。
查体:右内踝尖处皮肤隆起,按压该处麻木症状加重,右足远端血运及活动正常
超声检查所见
右踝部见一囊性包块对胫神经有明显卡压表现
诊断思路
患者以麻木就诊,并且在超声检查过程中用探头加压踝管包块处有明显压痛及足底麻木感觉,肌力平日不受影响,结合病史及检查,首先考虑胫神经受压,诊断踝管综合征明确(手术已证实,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这一点也是我们超声检查的优势不但可以动态实时观察同时还能和患者及时交流
踝管综合征又称跗管综合征、跖管综合征,因踝管内的胫神经受压,主要以足底麻木为临床表现的神经卡压综合征
主要表现:足底有弥漫的放射痛、灼热痛、刺痛或是麻木感。1/3的患者存在向近端放射痛,这种现象被称为Valleⅸ现象。通常,踝管综合征的症状常弥散,不会局限于踝周某一具体的肌腱。一些患者可能主诉症状位于踝部后内侧,或整个足部感觉异常。症状可于活动、锻炼时加剧,休息后好转。长期有症状性神经卡压可致足内在肌虚弱和萎缩,甚至形成高弓足和(或)爪状趾。
常见的原因:
1.创伤:最常见,后足骨折,腱鞘炎
2.占位性病变:如腱鞘囊肿、脂肪瘤、神经鞘瘤、静脉曲张、附肌、增生性滑膜炎。
3.骨结构改变:距跟联合。
4.屈肌支持带:增厚的屈肌支持带可能撞击胫神经。
5.后足畸形:跟骨外、内翻
局部解剖:
踝管是指內踝处的一个纤维骨性通道。行经内踝后方,其前壁为胫骨远端(内踝),后壁为距骨及跟骨后部,表面覆盖有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屈肌支持带。踝管内走形有胫后肌肌腱、趾长屈肌肌腱和踇长屈肌肌腱。在趾长屈肌肌腱和踇长屈肌肌腱之间还走行有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
胫神经通过内踝后面,在屈肌支持带下面发出1-2支,支配足内侧皮肤,足部胫神经其主要分支跖内侧神经和跖外侧神经。
踝管综合征的确诊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以下检查
1.EMG检查可见足底内、外侧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
2.X线检查可发现及了解踝关节及跟骨骨折愈合情况。
3.超声或CT检查双侧对比有助于发现跖管内的囊肿及肿瘤等。
目前踝管综合征的治疗
可分为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有推拿、针刀、局部注射、口服非甾体抗炎止痛药等。首先要排除占位性病变、骨折等推拿禁忌症。
超人,清风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